$CATEGORYS[$top_parentid][catname]

注塑产品强度不足?材料与工艺如何调整?

日期:2025-04-28 17:27:58 浏览量:
注塑产品强度不足通常与材料选择和工艺参数设置不当有关。首先应检查材料本身特性,若使用通用塑料如PP或ABS,可考虑改用增强型材料,如添加30%玻璃纤维的PA6或PC/ABS合金,这些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击性能显著提升。对于透明件,可选用高抗冲PMMA或PC材料。

工艺调整方面,提高熔体温度是关键。例如PA材料需达到280-300℃,确保分子链充分舒展。但要注意避免过热降解,可通过红外测温仪监控实际温度。注射压力应提高10-15%,保压压力设为注射压力的60-80%,保压时间延长至制品壁厚(mm)×1.5秒。模具温度对结晶性材料尤为重要,如POM需保持80-90℃以促进结晶。

结构设计上,增加加强筋厚度建议为主壁厚的50-60%,转角处采用R角设计(R≥0.5T)。对于薄壁件,可尝试提高注射速度至90-95%大速度,缩短填充时间。后处理工艺如退火处理能消除内应力,对PC材料在120℃下退火2-4小时可提高强度15-20%。

冷却系统需确保均匀,温差控制在±5℃以内。对于厚壁件,采用随形冷却水道设计。实测表明,将冷却时间延长至理论值的1.2倍,可使产品收缩更均匀。同时检查模具排气,排气槽深度应为0.02-0.04mm,避免烧焦缺陷。通过DOE实验优化参数组合,通常可提升强度30%以上。